主页 > 痛风石 >
痛风石,血尿酸控制不佳的恶果!
来源:郑州痛风风湿病医院
「痛风,不就是痛的时候找点止痛药吃吃,不痛时不用管吗」?
不少痛风病友都是这样认为的吧? 特别是刚被诊断为痛风的病友。
短时间内,痛风的确只是关节疼痛,大脚趾痛、脚踝痛、膝盖痛……但若放松警惕,不痛时就不管了,可会出大问题!
「痛风石」正是大问题之一。
体内长出的石头
对于刚被诊断为痛风的病友,「痛风石」一定是个生僻的词语,很抽象。
痛风石常出现在脚趾、手指、手腕、膝关节、耳廓等部位,除了影响美观,还会影响关节的活动甚至破坏骨骼,造成不可恢复的关节功能损害。
痛风石是怎么引起的?
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改变。痛风石的形成与病程、血尿酸水平有关。病程越长,发生痛风石的几率就越大。高尿酸血症持续时间越长,越易发生痛风石。反之,痛风石越多、越大,表明高尿酸血症未得到很好控制,即病情越重。
最常见于耳轮,亦多见于踇趾的第一跖趾关节、指、腕、肘及膝关节等处,少数病人可出现在鼻软骨、舌、声带、眼睑、主动脉、心瓣膜和心肌。一般认为,血尿酸在0.54毫摩尔/升以上时,50%有痛风石。多见于起病后的某个时期,平均为10年左右。总之,血尿酸浓度越高,病程越长,发生痛风石的机会越多。
全赖血尿酸没控制好
痛风的根本问题是高尿酸血症,当血尿酸处于高水平时,尿酸会从血液中析出形成尿酸盐晶体,沉积到关节处、诱发痛风。
如果此时只关注关节痛不痛,而不注意血尿酸水平,体内的尿酸盐结晶会越来越多,并逐渐增大、形成痛风石。当然,这个过程不是一两天的事,而是几年甚至数十年的结果。
固态的海盐来自海水,尿酸盐晶体来自血液,其原理相同。
>>>痛风的四个阶段症状<<<
1
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
在此时期的病人血清中的尿酸浓度会增高,但并未出现临床上的关节炎症状,痛风石,或尿酸结石等临床症状有些男性病人会在青春期即发生此种情形,且可能与家族史,女性病人则较常在停经期才出现。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情形可能终其一生都会存在,但也可能会转变成急性痛风关节炎或肾结石,临床大多数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病人会先发生痛风症状,才转变其它情形,但注意约有10%至40%病人则会先发生肾结石症状。
2
急性痛风关节炎
此时期的病人会在受累关节部位出现剧痛症状,在病发的早期较常侵犯单一关节(占90%),其中约有半数发生于一脚掌骨关节,因此病人疼痛难当,无法穿上鞋子,常会穿著拖鞋前来诊,但发展到后来,也很可能会侵犯多处关节,有时也可能只侵犯其它部位,痛风常犯部位包括大脚趾、脚背、脚踝、脚跟、膝、腕、手指和肘等部位,但其它部位也会发作。
3
发作间期
痛风的发作间期乃是指病人症状消失的期间,即临床上病人未出现任何症状;发作间期长短不等,可能会持续一、二天至几周,约7%的病人很幸运,他们的痛风会自然消退,不再发作症状,但是大多数病人会在一年内复发。反复发作后倾向于多关节性,发作较严重,发作期较长,且伴随着发烧。但有些人也会不再发作。
4
痛风石与慢性痛风关节炎
罹患痛风石与慢性痛风关节炎的病人较为慢性,在体内会有尿酸结晶沉积在软骨、滑液膜、及软组织中,形成痛风石,而且血中的尿酸浓度越高,患病的期间越久,则可能会沉积越多的痛风石,有时会影响血管与肾,造成严重肾功能衰竭 ,使肾病越严重,并造成不易排泄尿酸的恶性循环,令痛风石的沉积也就越多。
持续降尿酸预防痛风石
痛风、痛风石的基础都是高尿酸血症,因此痛风治疗、预防痛风石都离不开降尿酸治疗。降尿酸治疗要从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两方面做起。
管住嘴
食物中的嘌呤可以直接影响血尿酸水平、痛风控制,同时很多痛风病友有肥胖问题,应注意每天食物的总热量。
不吃:内脏、浓汤、部分海鲜(小鱼干、牡蛎、沙丁鱼等)。
适量吃:畜肉(猪牛羊等)、禽肉(鸡鸭鹅等)、部分鱼类(鲈鱼、鲤鱼、鲫鱼等)。优先考虑禽肉和中嘌呤鱼类。
适量多吃:蔬菜、水果都可以适量多吃。
适度运动不只为了减肥,同时还能改善整体的身体状况,利于高尿酸、痛风控制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等有氧运动更适合痛风病友。
降体重
过多脂肪会增加尿酸合成,其分解物还会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,从而影响尿酸排泄、痛风控制。
有肥胖问题的病友,应注意从饮食、运动两方面入手,争取把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。
多喝水
尿酸主要通过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,多喝水才能产生足够的尿液,排出更多的尿酸。
白开水、淡茶水、苏打水(含碳酸氢钠)等无酒精、低糖或少糖的饮品都是很好的选择。而像啤酒、白酒、红酒、可乐等饮品则应尽量避免。
文章部分文字、图片、数据、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