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医院 > 安阳类风湿关节炎专科医院 >
得了类风湿,到底该不该用生物制剂?
时间:2020-11-29 来源:郑州痛风风湿病医院
「生物制剂」的出现使得类风湿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,尤其是对于那些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来说。但在一些类风湿病友交流群或论坛上发现,生物制剂对于大部分类风湿患者而言,还是处于神秘又高冷的地位,大家对这种价格不菲的药物既向往,又担忧,存在诸多疑惑。今天小编就带大家重新认识一下生物制剂吧~
生物制剂,曙光照进来
虽然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尚未被完全弄清楚,但可以肯定的是,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与类风湿发病机制密切相关,其中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(TNF-α)、白细胞介素-1(IL-1)、白细胞介素-6(IL-6)等,是引起类风湿关节炎症及关节损伤的重要介质1。这些细胞因子与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,会引发炎症,并在细胞间不断传递,使炎症蔓延。
如果能在炎症细胞因子与受体配对之前,用某种手段阻止它们结合,损伤不就能消除了吗?于是「生物制剂」出现了,通过识别、结合进而中和或阻断体内过量的炎症细胞因子,从而达到 降低炎症反应,防止关节破坏的功效。
回看类风湿治疗药物百年来的发展和探索历程2:
1900年,人们最早用阿司匹林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;
1960年开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;
1988年开始使用甲氨蝶呤;
直到1998年,才正式开始使用生物制剂英夫利昔单抗,此后陆续有类似的生物制剂推出。
可以说,在风湿治疗领域,生物制剂的出现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,给无数类风湿患者带来了希望的曙光!
生物制剂价格高,曲线治疗有办法
多项研究证实,甲氨蝶呤联合生物制剂治疗可更快地降低类风湿患者的疾病活动度,改善患者功能和生活质量,显著缓解关节破坏进展。
目前用于治疗类风湿的生物制剂主要包括:
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(TNF-αi),如依那西普、英夫利昔单抗、阿达木单抗、戈利木单抗等;
IL-6受体拮抗剂,如托珠单抗;
IL-1受体拮抗剂,如阿那白滞素;
B细胞抑制剂,如利妥昔单抗;
T细胞抑制剂,如阿巴西普。
此外,IL-17A拮抗剂亦有望用于治疗类风湿3。
TNF-αi、IL-6受体拮抗剂和B细胞抑制剂均已有药物在国内上市。然而,生物制剂价格昂贵,国内已上市的生物制剂首月治疗费用高达4700 ~ 24000元,前3个月治疗费用高达14000 ~ 55000元4。而且据2017年中国RA注册登记研究显示,我国类风湿生物制剂的使用率仅为8.3%5。
确实,相较于每月花费数十元的甲氨蝶呤来说,生物制剂无异于天价。对于那些无力承担高昂费用的患者,难道就只能放弃生物制剂的治疗优势吗?
在最新发布的《2019医保目录》中,戈利木单抗、托珠单抗纳入医保目录,并在2020年1月1日起实施。此外还有国家慈善组织联合药企提供的慈善赠药,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经济负担,让更多人能够用得起。
除了医保报销、慈善援助以外,我们还有一个办法——参加临床试验。这种既可以接受较前沿的药物治疗,又可以免去高昂的治疗费用,还可以得到专业医生团队指导和用药观察,出现任何不适都可以跟医生进行交流和咨询,一旦出现需要紧急处理的情况,可以得到迅速处理。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。
目前有多个生物制剂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比如类克、雅美罗、尚杰等,不仅可以得到免费的用药指导,解决治疗期间的用药难题,还能有机会免费使用生物制剂!
生物制剂虽好,并非人人适用
近年来,随着生物制剂的不断研发和广泛应用,发达国家的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治疗结构已逐渐改变,生物制剂的使用比例日趋上升,例如在北美,生物制剂的使用率为50.7%6。
虽然生物制剂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,为治疗提供了新的有力武器,但随之而来增加感染、肿瘤的风险不容忽视,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够毫无禁忌地使用。
拿肿瘤坏死因子为例,看名字就知道,它在人体内可以起到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,但生物制剂的使用,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体对肿瘤的抑制能力减弱。有研究显示,使用该药后,预期淋巴瘤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群中的2倍7。
另外,生物制剂可以增加感染的发生机会,尤其是结核的易感性将增大。所以在使用之前,一定要跟医生沟通,评估是否适合使用生物制剂。
文章部分文字、图片、数据、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。
整合学科高水平医生资源
多学科专业痛风风湿病团队
多学科会诊医生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 of consultants

国际国内医疗学术交流

媒体报道Media reports
-
新农村频道报道肌骨超声发布会召开
-
肌骨超声落户郑州痛风风湿病医院
-
肌骨超声精准检查技术落户郑州痛风风湿病医院
-
2018海峡两岸痛风风湿病医生交流会召开
-
2018海峡两岸痛风风湿病医生交流会
-
国内著名风湿病医生签约郑州痛风风湿病医院
网络自助预约挂号平台